告一段落,从长计议,关于反歧视,再谈荷兰华人应该怎么做
荷兰Radio10电台播放歧视华人歌曲事件发生后,荷兰华人大体开展了两方面行动,一是成立行动小组,与电台交涉;二是发起请愿。截至目前,前者结果是,电台DJ两次道歉,保证不会再犯这一错误;当事人所在媒体公司书面道歉。没有实现的是,歌曲仍在一些平台传播,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后者结果是:成功收集5万多个签名,成为国会讨论议题,尽管何时讨论,讨论结果未为可知。来自荷兰方面一个重要信息是,2月14日,荷兰公共检察机关宣布,将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包括评估歌词内容,以确定当事人是否违法,如是,将进一步进行刑事调查。
笔者以为,至此,华人的主要诉求:道歉,请愿,进入司法程序,都已得到满足;除了歌曲还未完全下线,这从技术上来说需要时间。华人初战告捷,并已取得历史性突破,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尤其不必再进行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了,否则将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2月14日,荷兰中饮公会组织了#ikchinees活动,得到荷兰主流媒体和政界肯定,但在华人圈里却引起一些争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题ikchinees的含义和用法;
二是凭什么代表全体华人?
三是华人难道都是开餐馆的的吗?
四是吃中餐拍照会强化荷兰人关于华人的刻板印象;
五是单独强调华人会造成社会分裂;
六是以反歧视为名,实际进行宣传中餐的商业活动;
七是继续这种群众性运动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等等等等。
有些问题主办方已经解释:这是行业组织活动,并不代表全体华人;中餐是最容易为荷兰人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其他华人团体也可以结合各自实际表达诉求。笔者以为,这一解释是中肯的,活动也无可厚非。就笔者接触的主办方人员,他们的荷兰语水平、与荷兰政界的联系,远远超过微信群里反对的人。另外一个不争事实是,中餐是荷兰华人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大,在其他行业华人没有发声之前,他们至少发出了华人积极的声音,否则华人将是完全沉默的群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事实上,年轻一代华裔已经发声,尽管这种声音仍很微弱。2月12日,一个主题为“遇见全球公民,华人社区2.0”的论坛举行,与会者来自荷兰文化知识界的华人和荷兰人士,除了表达反歧视呼声,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荷兰华人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参与荷兰社会事务等问题。荷兰名人卢本(Ruben Terlou)参加,并对华人请愿活动引起的重大反响表示赞赏。
华人如何更好参与荷兰社会事务,这是华人知识界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告一段落不是放弃,也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从长计议,积极参与荷兰社会事务,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江海。比希望荷兰人支持中餐业的更好做法是:号召荷兰人,来,看看我们可以一起为荷兰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请你支持我的餐馆生意。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话同样适用于我们旅居的荷兰。华人勤勤恳恳,为荷兰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事实,也得到大多数荷兰人的认可,然而,这就足够了吗?荷兰人是个善良慷慨的民族,极具社会责任感,相比这点,我们是否还有差距?华人也很慷慨,那是对于自己祖(籍)国,并从中获得各种荣誉,反过来再向荷兰人展示;荷兰人不会给你实用的荣誉,唯一让华人趋之若鹜的是每年国王节前颁发的勋章。那些获得勋章的人,绝大多数服务的也是华人社区,又有几个是真正为荷兰人服务的?
华人很难融入荷兰社会,总把语言障碍作为理由。语言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缺少对荷兰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参与感,缺少对荷兰的爱心。为社区做些简单的事情不是政治辩论,不需要长篇大论,“我想做志愿者”“我想捐100欧元给社区”,这样的表达需要复杂的荷兰文吗?可是又有多少华人说得出口?事实上,国内侨务部门近年来也倡导海外华人积极回馈驻在国,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荷兰华人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点并开始行动,比如今年海牙庆祝中国春节活动上,向荷兰慈善机构捐赠,这才是更有意义、更能提升华人形象的做法。
行文至此,笔者还想表明两点:
一是,2月23日北布拉邦省举行的狂欢节上,将会出现大量“新冠病毒防护服”,如果某个华人觉得受到歧视侮辱,可以自行向荷兰反歧视部门报告,或者向警方报案,但不希望看见群体性的抗议行为;
二是,荷兰公检机关已经宣布调查,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调查结果不是你我希望的,我们该怎么办?
(联合时报评论员:甘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