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群深圳农民工,整日在作梵高仿画,却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许!
梵高作为荷兰的大IP,既是荷兰的艺术文化符号,又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的作品浓烈、炙热,却又透着一股子孤独。但就是这种色彩分明的忧郁气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使他成为美术史上不可遗忘的一位非凡画家。
坐落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就像是梵高爱好者的“圣殿”,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一窥梵高作品真迹的模样,艺术爱好者也纷纷到此来“膜拜”这些独一无二的画作。
自诩是文艺青年的菌,去梵高博物馆除了看画作真迹之外,最期待的就是去纪念品商店买明信片或者其他梵高周边纪念品了。菌注意到博物馆里有一个区域,专门出售各类梵高名画的高仿复制品。
这些复制品中,有几欧一张的卡片画作,也有几十欧甚至上百欧的1:1高仿作品。在这里,游客以及艺术爱好者可以花较少的钱就能将“梵高作品”带回家,这些复制品一直都很受欢迎,长期以来都是纪念品商店的销量冠军。
可是全球各地的游客恐怕想不到的是,这些身藏纪念品商店精美度媲美原作的仿画,却是出自一批中国农民工之手!
一部历时6年,由余海波、余天琦父女共同执导的纪录片《中国梵高》讲述的就是这些深圳大芬村画匠不平凡的故事。
大芬村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是国内有名的油画村。20世纪80年代末,在香港画商黄江的带领下,原本只有200名村民的大芬村发展成了现在有1万多外来人口的村庄,几乎所有人都从事美术工作,他们的作品以仿西洋油画而闻名,并以批发、出口仿画作为主要产业。由于作画能赚的钱比打工多,因此很多农民工都纷纷来到这里学美术,作仿画。
《中国梵高》的主角赵小勇是大芬村画工中的一员,他最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临摹梵高的画作。经由他的手画出的作品远销海外,甚至在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里都可以找到他的亲笔画。
只有小学教育水平的赵小勇虽然没经受过正经的美术培训,但是从小对美术的喜爱使他对描摹画作有着很高的悟性,于是在长期的练手之后,渐渐得掌握了这项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
赵小勇是大芬村的第一代画工,刚开始的条件非常艰苦,画工们住在一起,以画室为家。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是用在临摹画作上,甚至连做梦都是在画画。
如今,赵小勇已经对于作画已经十分熟练了,最快可以在一小时内就能完成一幅高仿画。渐渐地,他收了几十个学生,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他得从调色和笔法开始一步步教他们。在作画过程中,每一步他都会严格把关,哪怕是一笔线条,一个色调,都要最大程度忠于原作。
赵小勇的客户几乎都是在荷兰经营梵高纪念品商铺以及纪念品批发的商人,由于他的画作精巧、细腻,因此很受欢迎。每年大量的梵高纪念品需求使他一个月就能卖掉七八百张仿画,收入也涨到了每月几万块钱。与梵高“相伴”的生活不仅在经济方面改善了他的生活质量,艺术精神层面上同样彻底改变了他对艺术的理解。
在很多年的向往和犹豫之后,赵小勇终于在鼓起勇气,在2014年来到了荷兰这片令他痴迷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他也终于能够亲眼看一看自己心中的艺术大师的画作真迹。
在他的梵高寻访之旅中,当他真正驻足于梵高博物馆中的梵高自画像前时,赵小勇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他感慨原作的风韵是他画一辈子都学不出来的,仿画多多少少都有刻意模仿的影子,缺少了原作中的那份坦荡和随性。
如今的赵小勇开始讲原创重视了起来,他开始用刀画立体的向日葵,构图也慢慢脱离梵高的原作,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尝试立即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许多外国商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到了这些创意画作上。与仿作不同的是,原创作品每张都略有不同,画作注入了更多有感而发的随性发挥,多了一分个性的光辉。
《中国梵高》一经发行之后,便获得了2016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17 DocPoint赫尔辛基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17希腊Thessaloniki国际电影节、第48届瑞士真实纪录片电影节、2017日本数字电影节、2017年SKIP CITY国际电影节等众多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奖项以及展映邀请。
《中国梵高》导演余海波、余天琦父女
《中国梵高》得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这个小小油画村,这里有一群或是为了讨生活,或是为了艺术梦想的人,每天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画作梦想。
透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这群平凡却不简单的画工,说不定你手中的梵高纪念品画作也正是出自他们之手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