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搓麻将的猫 发表于 2017-5-15 12:56:01

网友自述:我的荷兰婆婆与荷兰准儿媳之间的那点事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有过跨文化交流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出境旅游、外派工作与涉外婚姻等等。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与当地人打交道,甚至融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我的婆婆与她另一个准儿媳之间的小事引发了我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我和我的丈夫“大丹先生”,2010年相恋,2014年步入婚姻。他是荷兰人,我是中国人,目前我们生活在北京。按常理说,最容易存在文化差异的应该是婚姻生活,然而我们夫妻俩几乎没有过矛盾,反倒是荷兰婆婆和她的准儿媳妇之间的小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和丈夫结婚前一年,我的婆婆换了一部新手机,她开心极了。


有一次烤蛋糕,婆婆不小心将面粉洒在了新手机上,后来发现屏幕上有个小角儿因此不太灵敏。别看这个问题很小,维修费用可不少,这可让之前欣喜若狂的婆婆万分沮丧。据我所知,在欧洲无论是合约机还是裸机,购买时店家都会推荐购买保险。我婆婆灵机一动,对呀,我的手机有保险啊!


然而,她手机的保险有这样一条保障权益:只有因“他人”因素手机受损时,经核实后,才可以报修换新。


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说是朋友不小心把面粉弄到手机上的,就可以报修换新了?


婆婆说:“太好了!找个‘同谋’这事儿就可以愉快地解决了呀!”


现在就剩找“ 谁 ”的问题了,要是找我的公公或者儿子们吧,他们都姓Kwast。婆婆觉得都是一家儿人,保险公司可能会怀疑?


那就找Ingrid?Ingrid是婆婆的准儿媳妇,大儿子的女朋友,还没正式结婚,与她在法律上不存在关系,合情合理,没嫌疑。


于是,婆婆就一兴奋,立马打电话让保险公司理赔。


在荷兰,由第三方人员造成的损坏,保险公司会出具赔偿说明,然后须由证明人签字,予以核实后再给予赔偿。


在赔偿说明上,证明人填写的就是Ingrid。理赔说明邮寄到了儿子家,让准儿媳妇Ingrid签收。


妥了嘛这不是,现在只差嘱咐Ingrid一声就好了。


当她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电话的另一头,我的婆婆被自己的准儿媳妇Ingrid“无情地"拒绝了!


因为Ingrid认为这样欺骗是不对的。


以她的价值观和原则,她不愿意撒谎帮这个忙,要是答应了婆婆自己就成了“帮凶”。

得到这个答复后,你知道我的婆婆最接受不了的是什么嘛?


我的婆婆在意的不是Ingrid的拒绝,而是她认为自己犯了个流程上的错误。


婆婆觉得是她先打电话让保险公司理赔,之后再打电话寻求Ingrid的帮忙,这个顺序错了。她认为是这个流程的错误最终导致被Ingrid拒绝,最后无法获得赔偿。


最后,就没赔成。


你们看见没?


国内坑爹,国外坑婆婆!


这件发生在我的荷兰家庭的事很有趣。正好,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看一看“中外文化差异”。


那么,中外文化差异真的大吗?


先说我婆婆想到的解决修新手机不花钱的方法,就完全符合咱们中国人一直说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至理名言!这么精辟的生活哲学,谁说外国人就不这样?


听到这,你可别偷着乐。盲目抬高外国人,或者恶意贬低外国人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这根本不是中国人、外国人的差异,都是人性而已。只要是人,咱们都会有一样的善源和恶源,会有一样的贪念,会犯一样的错误。


然后,我们再看看我婆婆对Ingrid做法的反应。


Ingrid这么“不近人情”,如果换作你是Ingrid的婆婆你会怎么想?


“又不用你花一分钱,保险公司赔偿,你为什么不能签字?”


“都一家人,你竟然跟我讲原则?”


“你还住着我儿子的房子!我儿子养着你,念在我儿子的份上你也得帮我这个忙啊!”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那我要讲的文化差异就在这儿了。


被Ingrid这么有原则地拒绝,我婆婆当然也无奈。


但她选择的是尊重,尊重不是没招儿了才不得不尊重。


而是不埋怨、不记恨。是理解,是包容。是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是不因别人对事的看法与自己不同就怨艾和诋毁。


最终婆婆很轻松愉悦的把这件事情当个笑话讲给了我和丈夫听。


在这个笑话里面,她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自己打电话的顺序没注意,以致“小意外”使手机赔偿无果。


我的丈夫问我的婆婆会不会因此而记恨Ingrid。婆婆说,当时确实有点心理不舒服。


不过她并没有理由记恨Ingrid,帮你的忙就应该感激,不帮忙不等于Ingrid做错了什么。


何况,Ingrid的原则不是没道理的,是好的。只是在我婆婆这个年龄看来,Ingrid的想法有一点天真。


婆婆认为,对保险公司不用有羞耻心,她不为“占这个便宜 ”而感到愧疚。毕竟保险公司经常坑骗被保险人,也是想尽各种方法不赔偿。我的丈夫有一桩医疗保险纠纷,现在保险公司还在耍赖皮。


婆婆觉得和准儿媳之间,只是因为经历不同,所以对这件事的理解与看法不同而已,并不可能升级到本质冲突。


但这却是从我眼中,看到的与我们熟知的环境最大的差异:


是我的婆婆对Ingrid看法的理解与尊重,对自己“吃了亏”后的宽容与豁达。


我恐怕多数国内的婆婆会因为这个而埋怨儿媳妇,但却看不到其实是自己不讲理。


我前面提到在我与我先生的生活经历中,由于中外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几乎没有。


想想怎么可能呢,是吧?


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都不同。俩中国人一起过日子,都有差异,何况跟外国人?


但在我看来,如果你习惯用筷子就非要强迫自己的另一半用筷子,你占不着便宜就赖人家不帮忙,如此等等的话,那有矛盾就不是文化差异带来的。


那是你不讲理、片面又妄自尊大的后果。


所以,我认为从来不在于差异的大小,而只在于理解与包容有多少。


生而为人,各有不同。我和丈夫在生活中,也是互相礼让,互相尊重和包容。这一直是我们能亲密无间的秘诀与真谛。


而对于两个国家,天各一边,就更不相同了。


但讲理和尊重永远是化解家庭矛盾、化解社会矛盾、化解任何差异、任何矛盾的重要途径。


礼仪之邦,厚德载物。讲道理是我们物华天宝、灿烂文明的国家绝不能丢弃的基本道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友自述:我的荷兰婆婆与荷兰准儿媳之间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