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你身边的人都在悄悄关注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262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荷兰的故事
荷兰王国是西欧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包括了欧洲部分和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岛国部分。欧洲本土的荷兰地区是这个国家最发达的核心地带,因此也常常被用于代指这个国家的整体。
位于英、法、德之间的 低地国家—荷兰 ▼
由于海拔较低,荷兰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低地国家,在很多欧洲语言中,这个称呼仍然有其留存。
地缘概况 ▼
荷兰国家几乎无险可守,向西面对着法国,向东面对着德国,而两国都曾经暴力征服过荷兰。
英法德之间的荷兰 ▼
在海上,荷兰也没有什么值得改造的陆基海防设施。插入北海的弗里西亚群岛多少为荷兰提供了一些近海保护,但这个群岛的西侧带与欧洲大陆隔着的细长的浅水带与潮间泥平台,似乎还是更方便拦海拓田。面对近在咫尺的英国,荷兰人在水上占不到便宜。
弗里西亚群岛是荷兰、德国沿海的 一条漫长的岛链 荷兰所拥有的是西弗里西亚群岛 ▼
西弗里西亚群岛与荷兰 被水网穿插切割的荷兰 真的不大 ▼
外向型的扩张不现实,荷兰只能反求诸己。
荷兰的地缘政治焦点主要是围绕这个低地国家的三条河流展开的: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
这些欧洲大河汇聚于此,给荷兰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量、水道航运和战略纵深。围绕这三条河支配资源的过程,就是荷兰这个国家兴衰的过程。
西欧诸多大河汇聚于此 ▼
从发展农业到经济崛起,从防御外敌到统合内部,这些河流都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荷兰国的政治经济核心腹地荷兰地区就是在这些大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带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荷兰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聚居在这个地区内。
这里也有着荷兰这个国家最为人所知几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乌特勒支等,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三角洲北部是荷兰核心区 三角洲南部则是比利时核心区 ▼
荷兰人口密度示意图(2006年) ▼
尽管淡水水系丰富,但是由于海拔较低,一旦来自海洋的潮汐过大,荷兰的淡水系统就会被倒灌的海水破坏。为了弥补这一自然缺陷,荷兰人在历史上经常修建人工运河,连接主要城市和郊区的村镇。这是促使这一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动因之一。
通过大量的运河建设 将北部的环艾瑟尔湖与南部的三角洲 紧密连在一起 ▼
在地区性的一体化完成之后,人工水网继续向外扩展,让居于正中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了17世纪荷兰黄金年代里的欧洲航运和金融中心。在20世纪,接过这个前期航运成果成为荷兰新中心的,变成了鹿特丹。
阿姆斯特丹就是一座运河之城 被誉为“北方威尼斯” ▼
荷兰东印度公司 在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 ▼
鹿特丹至今仍然保持全欧洲数一数二的航运吞吐量,并且是整个中欧的能源枢纽。主要来自南美和部分来自中东的液化天然气经过鹿特丹转运,进入德国腹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提供燃料。 成为中欧门户的鹿特丹 ▼
德国也有巨型港口:汉堡 和鹿特丹在近代成竞争关系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
事实上,除了转运能源以外,荷兰自己就是欧洲第三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
1959年被发现的格罗宁根气田是世界第十大气田,将在2020年代中期以前都承担着荷兰大部分的天然气供应,并出口至输往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格罗宁根气田 ▼
▼
但从2015年开始,荷兰在格罗宁根削减产量,以促进国内非能源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土地与自由 ▼
荷兰西部的人口密度极高,事实上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本就已经比所有欧洲国家更高,和韩国相当接近。
但这一地区也正是荷兰著名的水涝区,密集的人口全依靠水坝和围海墙保护。世界海平面的上升对这个国家的经济腹地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假如阿姆斯特丹被淹没? (此时荷兰沿海肯定都已被淹....) ▼
荷兰人用密布的堤坝把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层层截断,并在三角洲上筑起拦截海水和艾塞尔湖水的长堤,这便是著名的三角洲工程(Delta Work)。
该工程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建造,有效改良了荷兰的水利环境。这场伟大的工程甚至生生从水里抽出了一大片国土,荷兰中部省份弗莱福兰就是这场围海作业的产物。
在宽阔的三角洲上层层截断 ▼
荷兰人围海造田的工作自从15世纪的开始就没有停止。
在工业时代前,要统一规划整个国家的水利工程并不容易,每个地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合用的围海方案。
因此工程早期历史上,起作用的不是国家层面的统一工程而是地方的散碎工程。荷兰西北部的海岸线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工程的产物。
荷兰人不知从水里 捞出了多少土地? ▼
这段各自修筑水利设施的历史给了荷兰很强的自治传统。中央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协调者的作用。由于缺乏明确的知识,中央管理者面对地方势力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一旦有人要挑战这种地方特权,便会遭到最激烈的反抗。
荷兰建国史上最重要的独立战争之起因,就是殖民荷兰的西班牙君主费利佩二世希望加强对荷兰事务的控制,让当地刚刚兴起的市民阶级和正在平民化的贵族感到了危机。为了保留自己的特权(比如信仰自由),他们举起了反旗。
费利佩二世 ▼
当经历了分为上下各四十年的漫长战争后,虚弱的西班牙终于承认了低地国家的独立,这也就是后来现代荷兰的基本雏形。
西班牙王室虽然拥有众多领地 但是也处处征战 在荷兰的战争掏空了西班牙的国库 ▼
独立后的荷兰积极发展商业和航运业。尤其是信仰新教的北方,努力吸收来自全欧洲的人才,很快发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这便是荷兰历史上的“黄金年代”。淡水水利的修建在整个黄金时代的建立过程中,间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荷兰人的黄金时代 甚至有着与英帝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实力 不过这是我们以后要讲的主题了 ▼
机遇和危险 ▼
尽管国小力微,荷兰显然不是欧洲棋局中可有可无的玩家。实际上,这个小国家在欧洲诸强轮番崛起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十字路口的角色——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引申意义上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把英法德三国视为争霸欧陆的三个大国,荷兰则正好位于这些国家的当中。
如果把在三十年战争中表现突出的瑞典也算进去,则荷兰的地理枢纽地位就更加毋庸置疑了。在大国互相倾轧的夹缝中,荷兰可以有很多机会寻找自己的利益。
▼
荷兰版图最大的时期——也就是包括现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大荷兰联合王国,正是在诸强的博弈中诞生的。英国为了制衡法国的再次崛起,尤其是从荷兰渡海攻击英国东南沿海,才力主让大荷兰地区的南北两部分合并。
假如英国能长期与低地国家结盟 就能有效阻止法德之前的整合 (即使是通过战争手段) ▼
另外,只要法德之间的隔着低地三国,交火线变短,穿插选择变少,便很难短时间内征服对方。这很符合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而对荷兰来说,这样的安排也让它有了强大的后台老板,成为了英国在欧洲的桥头堡。
曾经三家一统的年代 1815-1839 (显然是为了制衡拿破仑之后的法国) ▼
从军政牌局上看,国防薄弱的荷兰在事实上也并不需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一旦欧陆战火燃起,互相杀伐的大国在明面上会禁止一切和敌国的贸易,但是对外汇和商业税的需求又会让它们忍不住偷偷和敌方保持有限的贸易。
在战争的僵局中,借道荷兰会是明智的选择。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针对英国的贸易封锁之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俄国的阳奉阴违,另一方面就是荷兰作为中间人为英国提供了很多便利。
同样的,东边的德国一旦崛起,由于要借用荷兰的大西洋入海口,又不愿攻击荷兰,便只能讨好这个邻居。
即使拿破仑帝国控制了全部欧洲大陆 也难以杜绝诸国与英国的走私贸易 何况还有荷兰人做中间商 ▼
但谈判桌上的长袖善舞也有不管用的时候。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荷兰人也有办法。
他们或许可以拆除阿姆斯特丹东南的堤坝,让泛滥的艾塞尔湖水淹没整片地区,给对手造成麻烦。在1672年的法荷战争中,这一招多少起到了作用,滞阻了法军的攻势。
荷兰人的这种自我阉割式的防御方法,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抗战期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但两者并不可同日而语。
1938年黄泛区示意图 ▼
同样决堤放水,黄河丰沛的水量基本把华北和华东彻底用黄泛区隔绝开。日本机械化部队于是面对着穿越泽国或是沿长江沿岸密布的水网前进的两难选择。两种结局都为中国军队争取了时间。
黄泛区泥水中作战的国军官兵 ▼
而荷兰靠低海拔导入的湖水覆盖面积相当有限,在工业化时代就已经基本丧失了实用价值。
纳粹德国对荷兰的入侵只用了七天,正是因为荷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防御策略的过时之处。
其实他们早就该意识到的,拿破仑入侵时期放水防御战就失败过一次——那时候是因为放进来的水被冻上了。
▼
以水为防的国家,还有威尼斯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
进入现代,荷兰仍然处在几个地区大国的包围下,开始谋求中立。他们应用着开国时代祖先的智慧,试图用稳定的贸易利益牵制周围的国家,让自己的安全性建立在某种网络关系上。
正因如此,荷兰是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北约这所有四个重要同盟的创建者之一。
但是近年来 荷兰国内也有退出欧盟的呼声 也许和英国的榜样大有关系 ▼
身居网络中心的荷兰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担心。由于德国和法国两个大佬在欧盟的话语权太重,联盟政策很有可能对荷兰不利。
为了制衡两个庞然大物的权威,荷兰需要在新时期做出新的平衡外交:即联系尽可能多的中小体量国家,在欧盟中对德法两国产生阻击效果。
能加入讨论的小国家越多,被大国支配的恐惧也就越小。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