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藏本版 已有39人收藏 +发表新主题
查看: 20338|回复: 0

再现大学歧视链:985>美国>英国>欧洲,我们还有必要留学么?

[复制链接]

再现大学歧视链:985>美国>英国>欧洲,我们还有必要留学么?

荷兰生活网 发表于 2017-9-7 16:40:23 浏览:  20338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今天早上,一篇名叫“杭州女孩6年花18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的文章刷爆了微博、朋友圈。

标题中的几个数字,将留学归国人员尴尬的现状赤裸裸地展现在了人们眼前。讲真,文章中的这位“杭州女孩”算是留学生中的极端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留学生确实没有几年前吃香了。

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


而今,留学生也得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虽然这位“杭州女孩”本硕6年是在澳洲读的,但欧美作为教育产业大国,不得不被网友对比议论。
一位网友在这篇微博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场关于欧美大学的歧视链就此展开……

有人拿钱说事:


有人已经排好了大学歧视链:


还有为英国留学生叫屈的:


当然,澳洲在网友们心中永远是垫底的:


总结下来,网友一致的观点是:你要是国内985毕业的,申欧美的好学校妥妥的没问题!


可问题是,不少同学都是想在国外上个好大学,好回国和这些985/211的竞争者们抗衡啊...
如果说从进入本科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未来的薪资标准和发展空间,那我们选择出国的意义又在哪里?到底值不值上文中提到的“6年200万”?


有句话说,现在的中国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而实际上焦虑的中产已陆续加入了留学大军。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首次超过100万,这绝不只是上层可以托得起的巨大留学队伍,而是上层与中产共同托起了浩浩荡荡的留学大军。
以我们熟悉的荷兰大学国际学生一年的学习费用情况为例:
WeChat Image_20170907163928.png

这仅仅是学费,加上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十万人民币不止。



为什么出国留学的学费会越来越贵?
1, 产业升级对高学历的需求,让大学文凭越来越值钱。产业的升级,让国家需要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在科技行业则更加明显。这让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由市场决定的教学成本,让大学没有降价意愿。中国公办大学的学费是政府预算拨款,金额比较固定。然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大学是一个生意,用专业点的术语叫“教育产业化”。因此,大学学费不是根据教学成本而定的,而是根据市场定的。如果文凭越来越值钱,而许多人也能够承担这个价格,学校提高学费理所应当。因为学校可以用这些钱去建更大的大楼,请更牛的教授,从而获得更高的排名。
3,最好的生意不是靠成本低,而是它售卖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意味着它掌握了稀缺的资源。而好的大学,就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哈佛前校长Derek Bok就曾说过:

“你要是觉得大学贵,那你试试无知的代价。”

所以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
就拿出国留学来说,许多人都喜欢把目光盯在显性收益上,比如,某某海归之前在国内成绩不好,出国留学了几年,回国混得也不好,月薪和一般大学毕业生差不多。

诸如此类能用数据衡量的、能立马看到和听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显性收益,比如成绩、职位、薪资。


对于简单的事情,我们的确能通过数据去衡量和判定。比如一次口语测试分数决定了你能不能胜任这次招聘的翻译职位。

但出国留学属于人生中一段较长的经历,并不是一次考试和招聘。如果仅仅用显性收益去定性和贴标签,未免太过于片面。很多人都习惯用主观的视角通过一些可以衡量的数据去审视别人。但其实未必真正了解他人背后的经历和收获。


留学是一个长跑运动,而不是一个短跑。可能在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不会发现自己相比别人,有任何优势,但5年,或10年以后,这种差别才会慢慢显示出来。

记得李安当时从台湾去美国留学。选了戏剧影视专业。这个专业被公认为华裔最难学的专业。毕业后,李安难于找到工作,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经济回报几乎为零。幸好老婆是理工科博士毕业,靠她养家,还不至于饿死。很多年过后,他才事业有成,最终成为一个杰出的导演。这时再看他的留学的价值和回报,才真正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海归硕士,很多亲戚朋友都会经常问我:

“除了学历和英语技能,你觉得家里花那么多钱送你出国,值得吗?”
“在职场上,你真的有竞争力吗?”
“当初,还不如用给你留学的钱,买一个小房子呢。到现在早已经翻了很多倍。”

每当听到这些七嘴八舌的问话,我都会淡然回答:“轻松人性的教育环境,让我打开了心智。西方特色的生活环境,帮助我拓宽了视野。”


我心底里,实际想说,“你觉得不合算,是因为你没那么多钱,让你的认知可以站在高于金钱的纬度,去思考这个选择是否合算。”

和国内许多地方的“填鸭式”教育相比,西方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更有利于心智的自我塑造。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老师通常不会给出一个标准性的答案,而是抛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激烈的探讨,自由地表达各自的观点。

先进的教育制度和轻松人性的环境,的确给学生们提供了思维养成的基础,而这种环境在国内的一般课堂上是完全没有的。

这段留学经历,让我感觉,现在不管把我发落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似乎都能就地生存,自在生活。


此外,在国外生活了几年,我发现自己在看待很多问题上已经与多数同龄人明显不同。

哪怕他们很多人都毕业于国内排名前10的大学,但我依然发现他们中的一些看待问题时过于短视。比如职业发展,他们在职场上更喜欢盯住显性收益。在寻求一份职业时,更喜欢关注:“这个月我涨了多少工资,老板给我加了多少工资”。

而我的思维和心态却不同,我更关注:“这个月我新掌握了哪些技能,这些技能帮老板带来怎么样的业务转化,我在工作中是否带有情绪,是否影响了我和其他同事的工作效率,每天我过的开不开心,是否将兴趣与工作理想的结合了?”

工资的落差以及生活态度

虽然很多海归的第一份工作也同样是从基层做起,工资也不一定太高。但因为眼界的辽阔,在个人成长和职场进步速度上,会比同龄人快很多。通过留学习得的批判思维和热衷无标准答案的开放讨论,让很多人都改变了以往用单一数据和对错去看待问题的思维。

我也曾问过我的父母是否后悔,在房市最热的时候,送我去读书,而不是去投资一套小房子。从现在看来,后者在经济上的升值更可观,升值速度也更快。我父亲只是告诉我一句话:“教育与开阔眼界,永远都是最值得投资的奢侈品。”

很感激父母对我留学的支持。虽然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市民,但他们从不期望我在留学后,用金钱来回报。他们也绝不愿意用一套房子的价格与我的整个留学的价值做简单比较。



(荷兰生活网编辑,来源:微博、阿姆斯特丹大学官网、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官网、莱顿大学官网、biubiu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