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为何与众不同》(Why the Dutch Are Different)一书的作者本·科茨(Ben Coates)是8年前从英国移居荷兰的。他回忆起类似的经历,特别是有一次理发的时候,一位朋友立刻指出那个发型根本不适合他。
"我认为荷兰是一个没有人会假装的地方。[例如],当你在公司会议上发表一些或许不太明智的建议时,人们总会直接指出来。" 你千万不要在意,他们只是对事不对人。当然你也可以直言不讳,荷兰人也是不会往心里去的。
在荷兰有种感觉是"人们有权表达自己的任何意见,而且想多直率就多直率。如果其他人不喜欢这样,觉得被冒犯了,那是他们自己的错。"
Image copyrightMANFRED GOTTSCHALK/GETTY IMAGES
在谈到荷兰人的待客之道时,荷兰人就更直接了,如果你在下午快六点想去荷兰人家里玩玩,对方会直接了当地说,“现在来不合适,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准备吃晚餐了……”。他们不会勉为其难,或者碍于面子,只是按事实说话。
总体来说荷兰人就是一个很「实在」的群体,除了说话实在,也不大会追求光鲜的外表,或者花俏的粉饰,奢侈品,这点在花钱方面自然也是出了名的锱珠必较。
但是他们对旅游和生活家居方面毫不吝啬,一般开春前就开始规划一整年的全家旅行计划。也会比较舍得投入家居装饰,摆弄花花草草,养狗养猫,你看荷兰那么多家居店,花店就知其一了,自己吃穿可以节省,但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不可以省。
扯远了,回到“直接”这个主题!也有人认为,荷兰人非常直率的性情与直截了当有关,而这一点又与荷兰历史上盛行的加尔文教派有关(尽管根据《荷兰新闻》的调查,当今绝大多数荷兰人不信仰任何宗教)。
Image copyrightLANMAS/ALAMY
荷兰王子沉默者威廉当年从天主教转到加尔文教派,对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影响。
16世纪宗教改革开始后,加尔文主义传播到了法国、苏格兰和荷兰。但是,加尔文教派只在荷兰产生了显著影响,因为这里当时正在进行一场独立之战,反对从1556年至1581年期间统治荷兰的天主教西班牙。1573年,当今掌管荷兰的奥兰治王室的创始人荷兰王子沉默者威廉(荷兰语为Willem van Oranje)从天主教转到加尔文教派并统一荷兰。因此,加尔文主义宗教对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荷兰人把天主教与西班牙人的压迫联系在一起。
布罗伊克尔在发布在个人网站上的一篇关于荷兰商业的文章中写道,从那时起,"加尔文主义要求个体通过反思、完全诚实、清醒、拒绝对财富的'乐趣'和'享受'来承担从罪恶的世界中拯救精神的责任"。
这种直截了当是荷兰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荷兰语中甚至有个词专指这种方式:"bespreekbaarheid"(可谈性) - 一切皆可谈论,一切皆应谈论;没有禁忌话题。
Image copyrightIAN DAGNALL/ALAMY
事实上,直率和与之相关的透明化思想是荷兰人非常向往的特质。荷兰的许多老房子有宽大的窗户,很多人也不拉窗帘,君子坦荡荡,任凭路人窥探房子的内部。
讨论私密话题
和荷兰人刚认识,他们就会很大方的跟你介绍自己,小编就曾遇到过,以前有个荷兰同事一开始就介绍自己是离异,住哪里,领养了一个小孩等等。。有些国人眼中家丑不可外扬的事情,他们则不以为然,泰然自若。但注意,你不要去追问人家为什么离婚或为什么领养孩子,这样会显得不礼貌。
他们对隐私,有着不同的概念。"你和一位朋友一起坐在一家餐馆里,他们会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餐厅或酒吧里高兴地大声地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父母离异或者爱情生活。他们认为没理由对这些事情保密。"
其实从外部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话题,无论多么困难,都应该引起争论。荷兰处理卖淫、毒品和安乐死等话题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安乐死已经完全合法化但受到严格控制,而红灯区是阿姆斯特丹一个著名的景点。但荷兰人也不是完全没有禁忌,他们不讨论薪水,也不干涉别人信仰,或者种族歧视。不常谈论与奢侈有关的任何事情,比如不会攀比房子有多漂亮或者车有多豪华。
每个人拥有同等的发言权
荷兰人有一种平等主义文化。在这种平等主义文化中,我们不想让老板和员工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有些行为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而且也反映在语言当中。例如,谚语"Doe maar normaal, dan ben je al gek genoeg"(已经足够疯狂,只要平平常常)或"Stek je hoofd niet boven het maaiveld uit"(不要让你的头高过地面)都是在提醒我们,我们都是一样的。
尽管我们可能会经常抱怨荷兰人的直率,但吐槽归吐槽,依旧很高兴地能住在一个人民直率的国家,与可爱并接地气的荷兰人打交道。你说呢?
欢迎大家来说说你眼中的荷兰人!
来源于:中荷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