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藏本版 已有39人收藏 +发表新主题
查看: 23872|回复: 2

中国父母花1000万供他留学,他却跳桥,吞药,最后饮弹自杀…

[复制链接]

中国父母花1000万供他留学,他却跳桥,吞药,最后饮弹自杀…

荷兰生活网 发表于 2018-5-1 16:10:28 浏览:  23872 回复:  2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澳洲红领巾
微信ID:honglingjinau

父母想不明白,我们说不清

“高中毕业送他出国,
我没想过要他出人头地拿到多么高的学历,
只是希望他能够体验一下留学生活,
真的。”

说出这句话的女士名叫陈睿,本来她的儿子晓磊就要回国和一家人团圆了,没想到一张死亡通知书却传了过来...

晓磊出国7年,一直在美国生活,曾经就读于三藩市大学(San Francisco)。

但是因为成绩达不到要求曾经办理过休学,春节前直接办理了退学手续准备回国

陈睿本来计划是到美国接儿子回家,但是在归国的时候晓磊表示自己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让她先回去,自己很快就会回家。

没想多的母亲就这么走了,结果...........

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Uni of San Francisco)

清明节之后,陈睿发现晓磊失联了,电话打不通微信也没有回复,直到4月9日,也就是上周,整个留学圈都被这一事件刷屏了——

陈睿儿子的一个室友,在那一天,辗转联系到了陈睿,说出了让她心碎的消息:晓磊吞枪自杀了


这不是,晓磊的第一次

发现晓磊自杀的是他的室友小邓,因为自4月5日起晓磊就处于失联状态,直到4月8日,强行打开晓磊房门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陈睿得到消息后马上订了机票飞到三藩市。

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法医得出结论,晓磊确为吞枪自杀,警方也在晓磊的电脑里找到了他之前在网上搜索自杀方式的记录

这,不是第一次他尝试自杀——第一次,晓磊曾尝试爬上金门大桥跳桥,而第二次呢,他曾尝试吞药自尽。

紧接着,在这几天,打开网页就能搜到这位孩子的一切...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把陈睿彻底弄懵了,明明前几天儿子还发来了照片告诉她已经买好了礼物准备回家,怎么就......


“孩子啊,你为何要离开我们?”

悲伤之余,对于陈妈妈,最让她想不明白的一直有一个问题:自己的孩子一直是“温室”地培养着,换句话说,就是[富养]!

可是,为什么说走就走了?晓磊舍得下这一切吗?

面对这一疑问,三藩大学(USF)表示晓磊生前患有十分严重的抑郁症,曾经求助过心理医生...

儿子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陈睿十分不解。

因为是单亲家庭,所以对于儿子一直都很宽容,留学7年,儿子差不多花了1000多万人民币,在她看来只要用途得当,花多少她不会严格限制。


这样优渥的生活之下,为什么还会出现抑郁这样的情况?为何还是一再求死?母亲怎么也想不明白...

2011年晓磊初到三藩市就学,因为成绩问题,同年级的朋友都在2015年毕业了,这让他心里一直很不舒服

三藩市大学邝铁城教授表示,抑郁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家庭财力的巨额支出。

有同学证实晓磊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虽然家里很富裕,对他也很大方,但是他还是坚持到一家中餐馆打工

朋友证实晓磊生前十分喜欢枪械和射击,因为无法办理枪证,还特意从黑市购买了一把手枪花了1000多美金,晓磊就是这把来自黑市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儿子走了以后,母亲才知道医生有给孩子开过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儿子是否有按时服用,这个...这位母亲低下了头,在国内,她很难时刻监管到。这也只有儿子自己来自律。

目前晓磊的遗体已经在殡仪馆火化,正在办理运送回国的各项手续。

陈睿接受采访时心痛地表示:

“晓磊的爷爷奶奶太过年迈,
不能让他们知道孙子自杀身亡的消息,
担心他们承受不住,
为了不让儿子孤零零的离去,
她准备找儿子生前的好友来参加追悼会...”


为何留学生频频自杀?

留学生开朗阳光的外表下,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呢?潇洒自由吗?放飞自我吗?纸醉金迷吗?

答案很简单,并没有...

孤身在外,尝尽人情冷暖,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度日,一个人开心,一个人难过,久而久之,每个留学生的背后都出现了一个名叫抑郁症的阴影


不了解的人说,每年几十万的扔在了学习生活上,怎么就这么矫情的说自己有抑郁症呢?

也有的人说,抑郁症就是个天才病,克服克服就过去了...


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于天真了,抑郁症是什么?抑郁症并不是开心的对立面,它是活力的反义词


它会让人失去所有前进的动力,在郁郁之中自己否定,自我迷茫,自我放逐。

情节严重的,感觉自己生而为人,承受了太多苦难,选择结束生命走向自我毁灭

为什么说留学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远离家乡、学习生活压力压力等因素导致压力过大,社会沟通障碍,人际关系淡薄,又缺乏情绪处理能力,留学生就在表面看似阳光的生活下,成为了抑郁症高发群体

除了上述几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容易被边缘化,时常感到孤独,来自父母家人的期许与压力,经济负担也会导致抑郁症的患病几率增加




抑郁症,我们想麻木却不敢!

其实,针对抑郁症这点,我们已经有些麻木,但是,却又不敢彻底麻木。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

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统计,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13.5%的学生因为抑郁症而成绩下降


可能数据没办法诠释留学生的心理历程,那么我们用一些血淋淋的例子来诉说吧:

2018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华裔法律系学生Justin Cheng自杀;

2017年12月6日,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王姓同学自杀;

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选择在金门大桥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7年2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就读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被发现死在宿舍内,曾就读中国广东佛山第一高中;

2016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名来自中国天津、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刘凯风在家中自杀身亡;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杨志辉自杀身亡;

2016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小陆(音译)跳冰湖自杀;

2015年1月27日,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他们没有一个是loser,没有一个是经历了无数挫折,反而基本上都是学习优异的好孩子。

可是正是这些家长和老师严重的乖乖女,好少年,走在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数据同样指出:自杀占15-24岁年轻人死亡案例的三分之一。

2014年共有2864人在澳洲死于自杀。当中,362人为15-24岁,相当于每天有一名年轻人死于自杀。这个数据惊人吗?其实并不惊人,因为真正惊人的在后面....

留学生自杀倾向为本土学生的4倍!


早在前些日子,一篇文在网上被热传——

中国女留学生网上留遗书!



这是一位姓闫的同学发在社交媒体上的“遗书”:

“我曾梦想过澳洲和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生活。
为了获得学位,我花费了巨额费用,
现在我却身心俱疲。”

“我们是澳洲大学的印钞机,
他们在国内招生时就欺骗了我们。
我们坐了10多个小时飞机来到这里,
但所有的蓝图都只是泡影。”

“再见,我亲爱的大学伙伴们,
现在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是,
任何人跟你说家以外的地方很美好,
都不要相信,他们都在撒谎。
只有钱才是人们永远的朋友,
没有钱谁也帮不了你。”

虽然说,最后闫同学在大家的劝慰下平复了心情,但是这依然为我们提了一个醒:留学很苦,很累,很折磨人,长期的压力积累之下,可能会引出很多悲剧的发生。

其实,针对于此,不少国外顶尖名校都留意到了,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用以鼓励。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做过这么一项极具意义的拍摄——

The Other Side of ME


在这里,这个“另一面的我”摄影展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学生们通过这个展览,分享了自己不一样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有些阴暗,但是却是最真实的存在

以下为部分针对亚裔学生的摄影作品——



WeChat Screenshot_20180501160920.png

或许,这个展览从一个角度展现出了拍摄者想要表达的对于国外学生群体的关爱。

另一角度,也让这些顶尖名校,活在重重压力下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机会,充分地表达自己、宣泄自己...

这些孩子的故事,在脸书上被勇敢地曝光出来,与许许多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及学生群体分享。



这些孩子是勇敢的,同样,他们的勇敢也成为了他们压力得到释放的武器

为什么即使在普林斯顿的这些天之骄子们仍然会患上抑郁?就像上文说的,抑郁的反义词是活力,而不是快乐

正因为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备受期望,顶着一个又一个光环。

当心灵扛不住压力而被压垮时,他们的经历就会成为勒住喉咙的致命绳索,对所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感觉人生没有了任何意义,解脱才是最好的途径....

于谁而言都是一样,独自一人身处异国他乡。孤苦无依的同时,面临一波又一波的繁重压力。留学生的精神,其实一直都是十分脆弱的

更何况这脆弱的精神还没有地方得到有效的缓解,父母那里的殷切期望,朋友们的羡慕,再对比自己的真实情况。只能让情况更加严重。

曾患抑郁症的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讲中回忆那时的感受: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那些我曾经非常热衷的事情,现在却根本不想做……

我回到家,看到电话答录机上的留言灯在闪,我不但不会因为听到朋友们的声音感到兴奋,反而会想怎么有这么多人等我回电话;

有时该吃午饭了,我却开始想,我还得把食物拿出来放到盘子里,得切,得嚼,得咽,那让我感觉就像耶稣受难一样……”

抑郁是全年无休的,就像是在过膝泥潭里深陷,只要一停止挣扎,你就会被淹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留学生自述道。


如果这样,那么它正在接近...

一个知乎上的留学生,这样形容她在抑郁期的状态:


生理方面

1、严重嗜睡,且睡不醒,特别容易陷入睡眠,不分时地,即便是刚睡了15个小时,即便是重大考试,甚至公交车站;

2、记忆力减退。严重的时候甚至5秒钟之前刚刚看过的东西都会忘记;

3、语言表达能力退化

4、感知钝化。感觉不到情绪的存在,不是悲伤而是一片空白和麻木。

5、特别容易疲惫。学校一会儿就感到筋疲力尽,说上几分钟的话就感到自己要被掏空了。



心理方面

1、严重自我否定,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很多。

2、过于敏感,会把细节的信息无限放大,尤其是负面的细节和信息,而后在内心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馈。

3、过度自责。亲密关系中出现一些小争执,甚至算不上争执,也许只是对方一个表情和语气稍微强硬一些,就会开始道歉,即便得到对方谅解,也还会沉浸在自责的情绪中很久。

4、既期待亲密关系,又害怕。害怕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尤其是关心自己的人,也怕别人讨厌自己而真正离开。

5、伤春悲秋,会陷在一些宏大虚无的命题中出不来。有时候都会嫌弃自己太矫情啦,但是眼泪总是在意外的时候出现。

6、会把不相关的负面的情绪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否定自己和生活甚至生命。经常脑子里几个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尤其是当陷入负面太深的时候。

7、自杀倾向。每天都很痛苦,总想快点结束,甚至有时候期盼一场无法抵抗的病。


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情况会随着家长的期许而更加严重

↓↓↓

Buzzfeed网站曾用一组漫画,生动的描绘了亚裔青年遭遇心理困扰向父母倾诉时,“理想的回复”与“现实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


现在,面临这项钝刀子杀人的阴影的在澳留学生有15万,这15万留学生之中有些人已经对自己的抑郁有所觉察,有些人还懵懂无知,觉得这离自己很远...


有没有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瞬间,好好地聊着天,突然某个词触动了心灵泪水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对于什么感觉都无所谓了,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没有追求,三餐没有固定的时间,家里乱的像猪窝...

更多的时候是躺在床上发呆,脑子里面上演的都是一些荒诞的剧情,而自己却丝毫不想去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压力是一个方面:

1、生活的压力,澳洲平均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学费,房租,水电煤网各种开支年年攀升,一年随随便便就能够花出去几十万人民币,还是省了又省以后的。

努力去打工了,端盘子洗碗,搬砖搬箱子,能干的都干了,对于庞大的支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有的时候还会影响学习...

2、未来的迷茫,归国潮带来的留学生就业优势不在,国内企业对于还规定要求更加严格,工资却没有多少提升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收紧的移民政策带来的移民困难呈几何倍增长,最开始的60分移民分数一涨再涨,已经到了80大关,无休止的雅思考试,想尽办法的州担保,偏远地区生活,都已经不能够满足留学生留在澳洲的需求。

3、父母的期许,造成留学生最大压力的还是来自父母的望子成龙,花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只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好出路,不说成为人上人,至少能够有所作为。而现实是残酷的,澳洲对于中国的警惕,职场对于华人的壁垒,创业的艰辛与欺骗....

种种压力造成了留学生的茫然无措,得过且过...

如果有这样的瞬间,你觉得打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感到失望,对社会对未来感觉一片漆黑,你可能已经被抑郁影响了...


这个时候,你需要及时的自我调节,未来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无奈,只不过你陷入了严重的自我否定之中无法自拔


最后,送给每一个留学生

抑郁症并不是没有克星,只不过这样的克星会见效比较慢一些...

或许你看过了很多理论派的解决方法,但是以下方法却是最接地气的,原创于知乎,作者海明

1、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

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2、支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3、想哭就哭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二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4、一读解千愁

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拥抱大树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6、运动消气

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看恐怖片

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8、嗅嗅香油

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9、吃零食

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10、穿上称心的旧衣服

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11、养宠物益身心

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


最怕看到的是在这样的悲剧之后,又会出现国内键盘侠的议论纷纷……

从最近这些年留学生连续爆出负面消息来看,“海归变海待”、欧美金融危机致使工作难找、材料造假、留学年龄不断降低以及一些留学生抗压能力弱、饱受摧残等等,这都让留学生这个群体从天堂坠入了凡尘。

要知道,对于绝大部分留学生来说,出国留学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量金钱和数年青春的付出,还意味着要独自面对种种不易和压力,这些不仅来自学业,更来自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而针对于最重要的家人一环,或许有的时候留学生心里想的只是....

但是,请记住爸妈内心的真实想法: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自我否定并不意味着未来的道路已经被斩断。

我们生而为人,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在生物链的顶端,注定要经历更多磨难,牢记一点,我们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了未来而活,一切今日的苦难都是为了璀璨耀眼的明天,

黑夜过后注定是黎明,光明终将驱散阴霾,未来的路一定是一条正能量的留学之路

只要坚守住本心,清楚未来自己的目标,多微笑,多分享,多倾诉,多发泄,把废弃排出体外。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关注澳洲红领巾↓↓↓

澳洲年轻态第一新媒体平台,我们深入剖析澳洲生活圈、播报时事热点资讯、发布有趣优质留学干货,一个只要来澳洲都必须关注的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58

回帖

943

荷兰豆

水手

积分
1005
最后登录
2020-4-30
大全 发表于 2018-5-3 02:17: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好,很勇敢,大家要向他学习,用1000万,什么也没有带回国,不死也是废物一万出国,搛1000万回国,想死,老天爷也不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8

回帖

943

荷兰豆

水手

积分
1005
最后登录
2020-4-30
大全 发表于 2018-5-3 12:05: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杀人者父母也,人参杀死人无罪,砒霜救活人无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