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Lens微信公号“WeLens” (ID:we-lens)授权转载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 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他被称作“文化缝隙里优雅的摆渡者”,身上有一种“神秘而儒雅的东方贵族气质”。 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则被称为改革开放后那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教科书。 “我相信建筑是一种务实的艺术。要成为艺术,它必须先有存在的必要。”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也总想造出新鲜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建筑。但后来我的想法变了。我想让现代建筑把一个地方,与它的历史、自然连接起来。现代建筑应该推动进化,而不是革命。”
Photo by Josef Astor
“他优雅又坚定的气质,让他同时深受开发商、企业和美术馆的青睐。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商业大楼还是美术馆,都实现了创新与保守的微妙平衡。”
“对我而言,建筑就是建筑。没有什么现代建筑 、后现代建筑、解构主义……我不相信这些,它们如过眼云烟,而真正留存下来的那一个还是建筑本身——各个时代的建筑。”
他是较早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该奖对他的评价是: “贝聿铭给予了我们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始终关注他的建筑周边的环境,拒绝将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建筑难题之中。他对于材料的娴熟运用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
他的传记作者坎内尔则说:“比起同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他的作品对普通人最友好,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他花了毕生的精力,来让现代主义风格走近大众。”
#“苏州之心”
“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10岁时,贝聿铭被父亲贝祖诒带到上海,看到“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他由此喜欢上建筑。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一天天去看,越来越高,结果差不多20多层,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这个事很值得研究一下。”
贝祖诒曾长期在中国银行工作,1946年还出任过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总裁。 在这样的家庭里,贝聿铭看惯了迎来送往,自己也能言善辩。家族里期待他能从事金融、医学之类的行业。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对宾大教学不满,就转学去了麻省理工。后来又读了哈佛。 学校陈旧的教学无法让他满足,他就去寻找其他的学习。 “和柯布在一起的两天,可能是我建筑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
#“我更加耐心”
贝聿铭早年从“房屋建筑师”做起,并因此受到主流建筑界的轻视。
他第一次真正成名是1963年,那一年,肯尼迪被刺杀,他的家人决定在波士顿修建一座私人图书馆以表纪念。 当时和贝聿铭共同竞争这一项目的建筑师包括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康,然而杰奎琳·肯尼迪却选择了几乎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 “这是个非常动情的决定……他满是自信,让我想起了杰克(约翰·肯尼迪的昵称)。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我决定和他一起迈出大胆的一步。”
贝聿铭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那是一种时刻保持平和、在任何场合都能泰然自若的镇定。正是这样的体面,让贝聿铭赢得了肯尼迪图书馆的项目。
在接待杰奎琳时,贝聿铭重新布置了事务所,并摆放了一些她喜欢的花草。而且准备了非常专业、细腻的设计方案,也很考虑肯尼迪家族的风格。 相比之下,密斯很骄傲。路易斯·康不修边幅,办公室更是乱糟糟的。
“我更加耐心,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假设我说,某个业主不喜欢我的设计,我不会在意。我会换个日子再来。”
“贝聿铭总是待人非常亲切,不过也有一点点含蓄。他使自己难以捉摸。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不是用诡计,而是外表,也许是:这种平静的、文质彬彬的外表,让人难以看透。 他可以摇身一变是一个最随和同时是最严格的建筑师,这赋予了贝能够说服他的客户按照他的想法并且使他们确信结果就是他们想要的技能,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的初稿一出,马上迎来了波士顿居民一波又一波的反对,人们认为这个建筑会破坏当地的社区风格。 妻子回忆道:“从他每晚回家开门的样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拖曳着脚步,对他来说,那么多人反对他的建筑让他非常不好受。”
由他设计的波士顿地标约翰汉考克大楼,在1976年落成后不久,窗玻璃就纷纷跌落。 压力很大时,贝聿铭看书、散步。并且一直保持很好的睡眠习惯,极少熬夜。
#卢浮宫金字塔: “旁人接受不接受对我不是最重要的 ”
1989年,摄于蓬皮杜博物馆外
1981年,法国推出巴黎卢浮宫重建计划,多位博物馆馆长推荐了贝聿铭。 贝聿铭说:”要么给我做,要么我放弃,年龄大了,不想竞争。“
大卢浮宫计划
金字塔建成图
包括米兰·昆德拉、尤涅斯库这样的名流都反对。他们评价方案是“光洁黑板上的指甲划痕”、“法国脸上的一道疤”、“破坏了我们每天的遛狗路线”。 连法国文化部长也公开批评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形容这比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英国人企图从卢浮宫拿走艺术品更令法国人愤怒。
贝聿铭在卢浮宫建筑模型前
“旁人接受不接受对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这个比较重要一点。” 贝聿铭说。他认认真真地思考后,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无法找到任何一种新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的旧宫殿浑然一体。而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够反射周围的老建筑,让它们互相呼应。而且,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能够跟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视线上尽可能不影响主体建筑。”
后来的结果自然是证明了贝聿铭的正确,并进一步成就了他的大师地位。
1984年,贝聿铭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他不仅抓住了密特朗总统的支持,而且说服了当时的巴黎市长希拉克,还在工地旁放置玻璃金字塔模型,慢慢地改变市民的感受。 “要是使一种东西持续的散发光彩,就必须汲取到它的精髓,否则就只是一种潮流稍纵即逝。”贝聿铭说。
视觉艺术家JR围绕“金字塔”完成的作品
#“在中国留点纪念”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金质奖章。Photo by Yousuf Karsh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受邀访问北京。贝聿铭听闻消息后激动地在工作室里走来走去。 他被视为中美“文化破冰”的重要桥梁,受邀为北京设计一座建筑,“在中国留点纪念”。 当时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在长安街沿线修建高层建筑。 “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从紫禁城墙上往上看,你看到的是屋顶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就是蓝色的天空,中间一览无余,那就是使紫禁城别具一格的环境。假如你破坏了那种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的感觉,你就摧毁了这件艺术品。我无法想象有一幢高层建筑像希尔顿饭店俯瞰白金汉宫那样居高临下俯视600年的故宫。”
他后来选择去做了香山饭店,对传统和现代的融合,看过它的建筑设计图的设计师都十分钦佩。
贝聿铭(最右)、吴良镛、陈从周为香山饭店勘察
香山饭店
后来,他又在北京、香港为父亲工作过的中国银行留下两栋建筑,又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等作品。
中国银行北京总部大楼
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新馆)
他说:“当代建筑师倾向于将某种现代性强加于建筑,但并不是很深刻。我知道时间已经改变,我们已经发展了。但我不想忘记开始。一个持久的建筑必须有根。“
80年代时,贝聿铭在苏州
#其他部分设计作品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
路思义纪念教堂
台湾东海大学 1956—1963 ▼
德国历史博物馆
▼
波士顿美术馆 ▼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编辑整理:Lens 转载请联系“WeLens”后台
|